11.24.2019

【Fine Art】「Miho美術館」與伊藤若冲的《若冲 百年巡禮》



前陣子去了一趟京都和Miho美術館,這間位在山裡面的美麗小美術館,是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所設計,貝聿銘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透過幾何造型和比例來建構設計建築物,光線也是貝聿銘非常重視的,Miho美術館就深具這些特色。貝聿銘在設計miho美術館時,是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作為概念發想,售票入口處與美術館之間有段距離,要經過一個富有現代感的微彎隧道,看到光線時瞬間豁然開朗,也才會看見美術館的正門。聽說春天的時候、隧道外開滿櫻花時,更能體會到那種彷彿就在《桃花源記》故事般的空間感。



這個美術館裡面展品不能拍照,空間不大~不過可以很輕鬆地欣賞作品,看看窗外滿谷綠意帶著些許楓紅的美景,是個精緻的小美術館。說到這個美術館的著名館藏,不得不提到「伊藤若冲(いとうじゃくちゅう)」(b.1716-1800)的「象與鯨圖屏風」....這組屏風呈現出陸上白象與海中黑鯨的對比,白象有著獅子一樣的尾巴和白煮蛋般的耳朵,造型很有特色! 不過我這次去的時候沒看到伊藤若沖的作品,很可惜。




如果要提到影響當代藝術家的日本近代畫家,除了浮世繪之外,應該就會想到京都的畫家伊藤若冲,他原本是個商人,不過因為熱愛藝術,40歲的時候將家業傳承給弟弟,自己專心創作...埋首繪畫了數10年,創作出有時寫實、有時富含想像力超過現實事物的作品。

我記得之前看藝術團隊teamLab的數位作品,也有一頭大白象,而且可以和螢幕中的動物互動...

teamLab數位作品:






這次回來看了介紹伊藤若冲作品的書之後,發現原來teamLab這件圖樣的來源、原創作者就是伊藤若冲,而且原作是一組有數位感的屏風!

從書中的圖片可以看出~原畫就是一小格、一小格色塊組成的,從每個小格去做出不同的漸層色....老實說有點吃驚,他創作這作品的年代遠比法國印象派後期的「點描派」早了許多,而且在那個古時候...怎麼會想出這種pixel(Picture element)的畫法?! 看起來就是放大的電腦螢幕畫素,真是不可思議

伊藤若冲原作:


根據書上的描述,傳說他可能有畫過京都傳統編織「西陣織」設計底稿,受到這種格子狀底稿的啟發,所以也畫出這樣的作品。這種靈感來自過去的未來感,應該就是teamLab會取用這件作品圖像來創作真正數位版本的原因吧!

這本《若冲 百年巡禮》(遠足文化出版)是一本很好的書,圖片精美,說明也很清楚...還有介紹可以去哪間美術館看到相關原作。看了書上的圖錄,發現很多伊藤若冲畫作的元素都曾被當代知名藝術家村上隆所取用,像是小骷顱頭、白象與黑鯨、五百羅漢....。

村上隆作品:

這些一線的當代藝術家如此推崇伊藤若冲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畫中的傳統傳承與自我的原創性並沒有產生衝突,在技巧以及理念上也都有很強的表現。傑出的創作者通常不會藐視傳統,而是能在自身的文化與傳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堅固的基礎上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伊藤若冲、尾形光琳、葛飾北齋、歌川廣重..這些日本國寶級畫家都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伊藤若冲最著名的動物還有他所畫的「雞隻」,神態與氣勢都很出色,華麗寫實的雞羽非常吸睛,而且我個人覺得他的作品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元素「很滿」....或是「非常滿」,但是又意外整齊地排列在畫面上,真的是厲害的邏輯與畫工。





雖然這次去Miho沒看到作品,回來只能看《若冲 百年巡禮》先來研究一下,希望下次去有機會可以欣賞到原作。

相關圖片網址
1.《若冲 百年巡禮》完全保存版/監修 狩野博幸/譯者 林美琦 /遠足文化出版
2. Miho Museum



8.31.2019

【Fine Art】Cuno Amiet 金黃色的山

《Der gelbe Hügel》Cuno Amiet 1903

Cuno Amiet (1868 - 1961)是瑞士畫家,被譽為瑞士現代藝術的先驅。在他的畫中,空間顯得比較抽象,色彩是最優先的,這幅前景粉紅色白色的樹簇擁著金黃色的山,圓潤的山頭、圓圓的樹和一朵圓圓的雲,整張畫感覺很簡潔可愛

大概是因為瑞士的四季景色優美,覺得瑞士的印象派畫家或是像Cuno Amiet這位表現主義畫家,用色都很明快豐富,光和色彩都在畫面上充分展露,畫的山或是樹都有一種往上延伸生長的姿態,讓人看了會覺得很有活力、心情很愉快

《Blumenstillleben》Cuno Amiet 1908

Matterhorn》Cuno Amiet 1943

《The Stockhorn chain》Cuno Amiet 1931

《 Late summer on the Oschwand》Cuno Amiet 1952

8.28.2019

【Fine Art】Winifred Nicholson窗外的風景


《The South Parlour 》1950, 63x63cm 



Winifred Nicholson (1893–1981)是一位英國的藝術家,他的第一任丈夫也是畫家Ben Nicholson,,他們大部分都在瑞士過冬,夏天則在英國渡過,她會在這些地方畫些靜物畫和風景畫。她的生活方式就是藝術表達的方式,自然簡約。

Winifred常常畫一些家居靜物結合風景畫,視角就是從臥室看出去的景色,鮮花和花瓶就在前景,畫面裡與外的界線,牽引著視覺移動。她的色彩溫潤愉快,也會跟著季節變換色調,所以畫面很有季節感。


《The Isle of Man from St Bees》1945


《From Bedroom Window》


《Rooks, Hyacinths and Snow》1935, 50.8x76.2cm





8.27.2019

【Fine Art】梵谷的鳥巢

 《Still Life with Three Birds Nests》 Vincent Van Gogh 1885

《Birds Nests》 Vincent Van Gogh 1885

有一陣子,梵谷對鳥巢這個主題很著迷,他覺得苔蘚的顏色、乾燥的葉子和草、粘土、羽毛..等等取自大自然的編織物,也會吸引著喜歡自然的人們。

他寫信給他的弟弟西奧,說著他如何和農村的孩子們一起去找這些鳥巢。我想那一定是一段很有趣的時光,記得小時候如果看到鳥巢和鳥巢內小小的蛋、或是幼鳥,都會覺得很好奇也很想抱回家養鳥。鳥巢是孕育新生命的起始點,幼鳥在窩裡成長、逐漸豐羽,或許長年一直獨自在外旅居的梵谷,畫著鳥巢~內心深處也是很嚮往家庭的溫暖吧。


8.25.2019

【 Fine Art】美少女的美術史




假日看了一個剛上檔的展覽【 美少女的美術史】(BISHOJO), 展出的作品是60多位古今日本名畫家的作品,有日本畫、油畫、攝影、版畫、動畫、雕塑...等等,看海報DM可能會覺得以動漫畫的美少女為主 ,不過展覽本身想囊括的範圍更大, 想探討的是, 從傳統中的「美人畫」一直到現代的少女漫畫、奈良美智等等....這些不同媒體、素材所交織而成的「美少女」,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 

展覽中「美人畫」日本畫家 :上村松園、鏑木清方、伊東深水等原作,現在應該都是日本國寶級的畫作,在我心中他有點像是「神」級的地位,所以很高興可以搜集到一枚!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精彩的畫家作品。

伊東深水的美人畫《春雪》也是超級美的一張作品。

伊東深水 (1898年-1972年),大正·昭和時期的日本畫家。伊東深水的美人畫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級作品。他畫了好幾張的《春雪》,每一張神情姿態和服裝都略有不同,展場中的是粉紅色的和服、白色珠光條紋的內裡,色彩非常地優雅,線條圖案細膩精緻。非常推薦可以去看看原作,真的是那個時代「美人畫」技術與美感的極致展現。(因為現場不能拍照, 以下是找到接近的畫作)




「美」在每個時代、每個藝術家眼中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某個階段,來自日本的創作是陪伴著我長大的, 看著看著就會有那種

「啊...我很小的時候好像有看過這樣的東西!」

「以前我曾經很喜歡這個!」

 就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不用文字解說,用繪畫就能與自己腦海中某處產生連結。不論這是不是正統美術史的一部分,都能讓人產生感動。


【 展覽資訊】
地點:MoNTUE 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134 號
日期:2019.08.24 - 2019.11.24(週一休館)
時間:10:00-18:00 (週五、週六延長至21:00)

8.24.2019

【Fine Art】穿著洋裝的小女孩

A Girl with a Watering Can 》Pierre-Auguste Renoir , 1876 ,100x73cm

雷諾瓦畫的這張A Girl with a Watering Can 》穿著漂亮寶藍色洋裝的小女孩,頭上有紅色髮帶、穿著小靴子,手裡著一個綠色的水壺, 應該正要在花園裡開心地澆花,非常地可愛記得我小時候也有很喜歡、很喜歡的漂亮洋裝, 領口有很別緻的緞帶和別針,但洋裝也不可能天天穿,就是在像過年這種大日子的時候才有機會穿

小時候很多的細節已經忘記,只記得常常打開衣櫃看那個洋裝上漂亮的「Cameo」別針,大概長這樣:


Cameo這種樣式的藝術品很早就有,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不過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更加受到矚目, 皇室貴族爭先恐後訂製Cameo珠寶Cameo通常鑲嵌在歐洲皇家、貴族、將領們的劍柄或王冠之上,上面雕刻的淺浮雕肖像大多是他們的母親、妻子或情人。歐洲珠寶工匠後來也將具有家族象徵意義的徽章圖像以Cameo的形式展現出來,縫製在皇室貴族的胸口或是袖口等作為裝飾。後來也流行做成胸針的樣式

小時候不知道什麼藝術形式,而且現在想想,小朋友的別針應該也只是塑膠做的吧..哈哈,只是覺得很美,就印象很深。長大以後就不太可能有穿華麗洋裝的機會,有那種期待穿洋裝的感覺,只能留在回憶中了

8.21.2019

【 Fine Art】海邊的風

《海邊的風》(Wind from the Sea), Andrew Wyeth 1947 tempera on hardboard overall: 47 x 70 cm

還蠻喜歡這件作品 ,是美國新寫實主義重要的藝術家魏斯 (Andrew Wyeth ,1917-2009)的作品《海邊的風》(Wind from the Sea)

一開始會想像這個是什麼季節,看色調很像是秋天的尾端要進入冬天的時候,海風從窗戶外頭吹進來的瞬間,風很冷、氣味可能鹹鹹的, 整個室內因為這股風而清醒。這一切看起來是一個很平凡的生活、很平凡的時刻,但魏斯認為普通的事物是可以帶著深刻的意義和情感的,可能就是生活中某個畫面觸動了他,他將回憶與情感注入眼前的畫面,一種嚴謹而緩慢的精神追求......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都看起來有著濃濃的鄉愁與思念。


魏斯的筆觸很細膩,連老舊窗簾上的蕾絲圖案都描繪得很精細

鳥兒在網中飛,還是在風中飛?



8.20.2019

【Fine Art】夏卡爾的玻璃花窗

 
在瑞士伯恩的蘇黎世聖母大教堂中有一個很知名的玻璃花窗,創作者是馬克·夏卡爾 (Marc Chagall) 1887-1985,俄羅斯藝術家。他在晚年70歲左右才開始製作鑲嵌玻璃,他將聖經中許多場景都放進這組鑲嵌玻璃,故事的基準點都是中央綠色的基督窗,這片綠色系花窗是描繪了救世主的誕生和死亡,天堂與天空融為一體。金黃色是錫安窗、夜色深藍的是雅各窗,紅色是先知窗(以利沙),最右方水藍色是摩西與十誡石板的故事。

日光透過鑲嵌玻璃玻璃照射出溫暖而迷濛的光。夏卡爾能夠利用玻璃及光線的特性讓空間渲染出難以想像的顏色,鑲嵌玻璃上的圖案還帶有手繪的感覺,半抽象的造型似乎突破了窗框框架。這也是一組讓人覺得很有現代感的教堂花窗,夏卡爾將他要說的故事角色散落在整個畫面中,輕柔而浪漫。

以前只有看過夏卡爾的油畫,沒想到他也為了許多教堂或建築空間創作鑲嵌玻璃花窗,而且歐洲很多國家在當時都排隊跟他訂製,真的很有特色!

Chichester Cathedral


Reims Cathedral


America Window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Marc Chagall.

8.19.2019

【Fine Art】David Hockney 的雙人肖像-American Collectors

 American Collectors (Fred and Marcia Weisman) , David Hockney (1937-) ,1968

昨天說到拍賣價破紀錄的雕刻作品《行走的人》, 今天要來看兩個直挺挺好像動不了的人.... 這位英國藝術家也是剛破了紀錄不久,  David Hockney經典之作《Portrait of an Artist》(Pool with Two Figures)1972,2018年11月佳士得拍賣以新台幣約25億成交,打破當今仍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最高紀錄。

《American Collectors》畫面中的這兩位也是大有來頭,是美國知名藝術品收藏家Marcia Simon Weisman 以及她的先生Frederick R. Weisman,韋斯曼夫人收藏了許多經典的當代藝術品,也樂於捐贈和贊助藝術方面的活動,對 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支持和貢獻良多。

David Hockney 在1968年畫了收藏家夫婦的肖像~庭院中散落擺設著3件感覺孤單的藝術品(疊在一起的石塊雕塑看起來像是布朗庫西的作品? )而且把韋斯曼夫人的臉畫得看起來很不爽,又老又不美、嘴巴還歪掉,所以韋斯曼夫人看了畫也真的不太爽,所以後來她並沒有保留這張畫。

David Hockney很愛畫雙人肖像的主題,他覺得,肖像畫不能僅僅注重於模特和畫家的關係,畫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畫中的兩個人的姿態和神情都很緊張防衛,一個手抱緊身體、嘴巴像圖騰雕像一樣扭曲,一個手緊握拳頭、表情像中央的無臉雕塑一樣木然,或許David Hockney銳利的眼光看透了什麼,這對夫婦後來在1979年也是離婚了,收藏的藝術品也是連同財產分割。

Andy Warhol在1975年也曾幫韋斯曼夫人創作過她的肖像版畫,Andy Warhol不愧是總是令人開心愉悅的Andy Warhol,看起來就是一個漂亮時髦、眼神清亮聰慧的收藏家,韋斯曼夫人應該是很滿意地收了這件作品...呵呵。



《Marcia Simon Weisman》Andy Warhol, 1975,  Acrylic and silkscreen on canvas 101.6 x 101.6 cm

8.18.2019

【Fine Art】瑞士法朗上行走的人

《行走的人》Walking man II, 阿爾伯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Bronze,189 x 27 x 109,5 cm

在庫勒慕勒美術館 (Kröller Müller Museum)的展廳一進門,就看到瑞士法朗百元鈔上的那位行走的人! 這位雕塑家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影響許多後來的藝術家,瑞士也將他的肖像和作品放在百元鈔票上,可見得十分敬重這位藝術家。

Giacometti曾經說過,他不是在雕塑人外在的形體,而是「投射出的陰影」,而人在漸行漸遠的時候....你才看得到人的全貌。這個獨自行走的人,一點量感都沒有,細細長長的肢體和薄弱而充滿凹洞的樣貌,就這樣靜靜地往前走著....不知往何處走,無以名狀的空間和時間,往往帶給觀看的人一種疏離感和寂寞感。他真的只像一個投射出來的影子。

 《Men Pointing》 (L’homme au doigt)1947. 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Bronze with patina and hand-painted by the artist.  Height: 69 7/8 in. (177.5 cm.)


《行走的人》在2010年2月的蘇富比倫敦拍賣會上以約新台幣33億4千萬元拍出,在當時刷新雕塑品的成交價紀錄。2015年2月,他的另一件作品《Man Pointing》在蘇富比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約新台幣44億1千萬元天價,又打破了雕塑品的史上最高售價紀錄。

Giacometti 現今仍舊是有著最昂貴雕塑品紀錄的雕塑大師,目前只有Giacometti可以打敗Giacometti啊。



8.17.2019

【Fine Art】阿姆斯特丹的XXX




在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裡,到處都有XXX的符號, 旗子、消防栓、垃圾桶、點心上的圖案....剛開始以為是某種活動的廣告,後來發現連建築體上都有XXX的標誌,就想說一定有某種含義。 雖然在阿姆斯特丹的當下並不清楚XXX的含義,還想說有XXX怎麼沒有OOO?不過我覺得X其實是很顯眼的符號,相交的兩條直線有一個交點 ....也正是視覺的焦點,當時還買了都是X這個符號的廚房擦碗布回來,覺得挺可愛的,原來這個XXX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徽章。


那XXX究竟是什麼含意呢?

有一傳說是三個X代表了曾經帶給阿姆斯特丹危險的三大災難:火 、水 、和中世紀時最嚴重的瘟疫-「黑死病」,畫了這三個XXX符號是為了祈福及抵禦這些危險。

另外有一說法是,XXX是暗喻紅燈區的簡寫記號。

當然,有這些說法出現,表示可能真的有民眾是這樣在使用這個符號,但比較有歷史的根據,這個X的記號其實是指聖安德魯的十字架(St. Andrew’s Crosses .) 。聖安德魯是東正教裡的使徒,傳說中他和他的兄弟聖彼得都是從事貿易的漁民。而靠海的阿姆斯特丹自古以來也就是從漁港發展起來的,所以住在阿姆斯特丹的漁民或是領主以St. Andrew’s Crosses 當作代表的徽章,也是很自然發生的事,有信仰上的意義。

聖安德魯的十字架就是X,後來藝術家們描繪或是雕塑出來的形象,也是會帶著一個X型的十字架。


DUQUESNOY, Francois (b. 1597, Bruxelles, d. 1643, Livorno) - St Andrew 1629-33 Marble, height: 450 cm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Vatican

雖然現在的人們有時候會批評這個市徽有點糟糕,畢竟XXX感覺有點曖昧,不過想想它的相關傳說,也覺得還蠻有故事性和傳統,有著讓人想像的空間。